努力面前的(二)

「努力面前的」是甚麼?

「面前的」是從搖藍到墳墓所努力的,諸如學業、事業、愛情、享受、名譽、地位和權力等,這都是擺在「面前的」,一生不斷地在奮鬥的目標。許多人即使努力奮鬥一世,卻沒有得着所追求的;有人也許是能得心償所願獲取了所追逐的。可是,沒有一個人因為獲取了他心所想的,就會感滿足。因為人心雖小,卻想吞下整個世界!

保羅把「努力面前的」緊緊地扣着下面的一句話,說:「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裹從上面召我來得的奬賞。」(腓三14)可見擺在「面前的」乃是神在基督耶穌特別為我們安設的目標,要我們盡全力去得着這份奬賞。

畢竟,「努力面前的」不僅是人生的大學問,也是生命的抉擇與內函。

努力面前的

保羅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三13)


「努力面前」和「忘記背後」乃是如同一個銀幣的兩面。要努力面前的人,必須有勇氣毅力而又願意把背後的種種放下。如何放下是一項屬靈的操練。在這裏不打算進一步去探討和細述了。


所謂「努力面前的」,就是確立清楚的目標。那麼,目標是甚麼?


保羅直接了當,說:「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奬賞。」(腓三14)這個目標就是定準在主耶穌的身上,而且向着祂。簡簡而言之,就是轉眼仰望耶穌。


這項目標清楚而淺顯。它是解決人生許許多多困苦、疑難和憂傷。這個目標叫人心甦醒,趺倒了的能再次站立起來,而且能行走。義人的路,越走越光明,直到正午。千百年來有不計其數的人找着了這目標,致力追求這目標直到見主的面。


可是,在這世上卻有更多人疑惑,為何目標會是如此簡單而鮮明。所以,今天許多人情願繼續活在無奈、無聊的日子裏,寧可兜兜轉轉地在原地踏步,也不願意放下袍袱面向耶穌。


「忘記背後」與「努力面前」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就如同一個銀幣的兩面。畢竟,這是信心、盼望和愛的體驗與操練。

忘記背後(四)

保羅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三13)


「忘記背後」與「努力面前」並不是兩回事,乃是如同一個銀幣的兩面。能夠把背後的忘記,才能努力前面的;要努力向前的首要條件,就是放下過往的袍袱。


以下一則經編改的真人真事。有位四十出頭的成功商人,一天下午在開會之際無缘無故心臟病突發死了!大家都非常難過,可是更難過的是他的十二歲的兒子。這孩子本來又乖又聰明,本來在一片美譽聲裏踏着幸福的腳步走;可是,他父親離世後两年,這個孩子居然因為吸食毒品被學校趕了出去!有人問他,你為甚麼會這樣的?他回答说,我為甚麼不是這樣的呢?我已經没有希望了。可見,「背後」不僅成了一付沉重的擔子、巨大的袍袱,同時和「面前的」緊緊地綑綁在一起。


一件事的兩面: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新一年裏,也許在立下新年宏志之前,首先學習如何梳理過往、忘記背後。恭祝各位農曆新年蒙恩。

忘記背後(三)

何謂「忘記背後」?


按照聖經希臘原文的字意來看,「忘記」一詞含有不理會、忽略、輕視或漠視等意。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三章裹說:「忘記背後」(腓三13)。可是,他一點也沒有忽略他特殊的出身背景,譇如他的族裔、學歴以及宗教的熱誠等(腓三3-6);還有,他一點也沒有忘記過往所遭受的惡待(林後十一23-27)。保羅非但沒有漠視過往的種種歴驗,反而一再思想,把過往的成敗得失都盤算得一清二楚。然後就總結為一句話,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了。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三7、8)


所謂「忘記背後」就是仔細地翻看舊帳,重新整理。保羅經梳理後,就洞見人生的真面目,於是願意又有膽量放下過去的袍袱,就把目光轉移而注目於主耶穌身上。


對於民族來說,梳理歴史不僅是教育,也是壯大民族的心靈。比方說,二次大戰後的德國努力地反省梳理自己的歴史,教育民族認識自身的一段黑暗和殘酷的行止,更贏得歐洲各國甚至全世界的佩服,以致今日能夠成為歐盟的領袖。


反觀日本多方迴避自身的歴史,不願也不敢正視其過往舊事,處處美化往昔的行止,諸如把侵略中國說成進入中國,把軍事的責任完全與天皇割離。到如今日本雖在呼喊戰事已過了六十年,要各國忘記背後;但是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心靈還是有抹不去的傷痛以及恐懼和不信任!


今天在教會內外,許多人活了一把年日,卻是不敢也不願去翻看自己的舊帳;結果人生的目標越走越模糊,生活既無奈又無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命好像在原地踏步似的!


倘若我們有保羅的信心和勇氣去梳理梳理往日的種種得失,就能揭開人生的新一頁。

忘記背後(二)

努力面前的首要條件就是忘記背後。何謂忘記背後?


教會裏經常聽見有人勸告要忘記背後,不要記住別人的錯失,總要以和貴。讓我們設個比方說,有兩個小孩子吵架而打起來,父親發現了就馬上喝止,繼而要求他們二人握手言和。小孩子屈服在父親的威權下。事件平息了,家裹又回復平靜了。當然這是件好事。可是,問題當真解決了嗎?還是隱伏了更大、更嚴重的問題在後頭呢?


想一想,小孩子因怕觸怒父親會引發更大的惡果,就勉強地安靜下來了。他們之間的問題不單沒有解決,反而加深了彼此的不信任甚或仇恨。下一次衝突時,若父親不在場,他們會如何?若他們長大成人,根本不再考慮父親的意見時,那又當如何?


再從另一個角度想想,父親沒有費半點時間,一下子把問題壓了下去。孩子們根本就沒有學習怎樣面對問題,更甭說嚐試解決分歧的辦法。日後他們處理爭端時,若不是持勢用權去壓制,就是逃避隱藏。


倘若父親用點時間,跟孩子們談談,聽聽他們的心事,明白一下爭端的起因,與他們討論可以解決的辦法。小孩就學習了一堂非常寶貝的功課,一生受用不盡。


當教會裏為了大眾和睦,而不願意也不敢去處理不同意見,只會把問題惡化和深化。同樣地,當個人沒有好好處理過往,也會造成了成長的困擾。可見,和睦的教訓像是聖經的,卻不是聖經的教訓。羅馬書說:「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盡力與人保持和睦是有一個條件的,就是「若是能行」。若一味為了要和睦而放棄了面對問題的勇氣。這顯然是沒有信心的懦弱,是長不大的孩子。


所以,「忘記背後」不僅是努力面前的首要和必須的,更是其內容的核心。那麼,何謂「忘記」?「背後」所指的是甚麼?

忘記背後

當生活失去了方向,沒有目標,缺乏內容,就會感到一分沉重的無奈和無聊。這是大城巿的寫照。許多人忙忙碌碌,卻不知為何如此?許多人無事可做的,就更感失落困苦!


神給我們的恩言,就是「努力面前」。


所謂「努力面前」就是把握如今,視當下為一個一現即逝的機會。過去的一切如同江河流水,一去不復回。將來,還是未曾出現。如今,是我們僅有的時間,僅有的機會。


許多人有新年立願的習慣。想一想,如今已經是新一年差不多過去了十二分之一!願望進展如何?無論是努力付出過,或是閒散地溜走了,都可以重新地面對當今,把握現在。


今天是神給我們的新日子,讓我們在其中歡喜快樂地活着。

寬恕 ﹣救贖與慈愛 

友人擲下一則非常感人的真人真事:律師的獨子。現恭錄如下:
   
我的爸爸是個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當好。
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
不僅如此,他每週都有一天會去勵德補習班,去替那些青少年受刑人補習功課,每次高中放榜的時候,他都會很緊張地注意,有些受刑人榜上是否有名。
我是獨子,當然是三仟寵愛在一身,爸爸沒有慣壞我,可是他給我的實在太多了。
我們家很寬敞,也佈置得極為優雅。
爸爸的書房是清一色的深色傢俱、深色的書架、深色的橡木牆壁、大型的深色書桌、書桌上造型古雅的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在他書桌上處理一些公事,我小時候常乘機進去玩。
爸爸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他處理某些案件的邏輯。
他的思路永遠如此合乎邏輯,以至我從小就學會了他的那一套思維方式,也難怪每次我發言時,常常會思路很清晰,老師們當然一直都喜歡我。
爸爸的書房裡放滿了書,一半是法律的,另一半是文學的,爸爸鼓勵我看那些經典名著。因為他常出國,我很小就去外國,看過世界著名的博物館。
我隱隱約約地感到,爸爸要使我成為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
在爸爸的這種刻意安排之下,再笨的孩子也會有教養的。
我在唸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摔得頭破血流。
老師打電話告訴了我爸爸。爸爸來了,他的黑色大轎車直接開進了操場,爸爸和他的司機走下來抱我,我這才注意到,司機也穿了黑色的西裝,我得意得不得了。有這麼一位爸爸,真是幸福的事。
我現在是大學生了,當然一個月才會和爸媽渡一個週未。
前幾天放春假,爸爸叫我去墾丁,在那裡,我家有一個別墅。
爸爸邀我去沿著海邊散步,太陽快下山了,爸爸在一個懸崖旁邊坐下休息。
他忽然提到,最近被槍決的劉煥榮。
爸爸說他非常反對死刑,死刑犯雖然從前曾做過壞事,可是他後來已是手無寸鐵之人,而且有些死刑犯後來完全改過遷善,被槍決的人,往往是個好人。
我提起社會公義的問題,爸爸沒有和我辯論,只說社會該講公義,更該講寬恕。他說:「我們都有希望別人寬恕我們的可能。」
我想起爸爸也曾做過法官,就順口問他有沒有判過任何人死刑?
爸爸說:「我判過一次死刑,犯人是一位年青的原住民,沒有什麼常識,他在台北打工的時候,身份証被老闆娘扣住了,其實這是不合法的,任何人不得扣留其他人的身份証。他簡直變成了老闆娘的奴工,在盛怒之下,打死了老闆娘。我是主審法官,將他判了死刑。事後,這位犯人在監獄裡信了教,從各種跡象來看,他已是個好人,因此我四處去替他求情,希望他能得到特赦,免於死刑,可是沒有成功。
他被判刑以後,太太替他生了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我在監獄探訪他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初生嬰兒的照片,想到他將成為孤兒,也使我傷感不已。由於他已成另一個好人,我對我判的死刑痛悔不已。他臨刑之前,我收到一封信。」
爸爸從口袋中,拿出一張已經變黃的信紙,一言不發地遞給了我。

信是這樣寫的~~~
法官大人:謝謝你替我做的種種努力,看來我快走了,可是我會永遠感謝你的。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你照顧我的兒子,使他脫離無知和貧窮的環境,讓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求求你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再也不能讓他像我這樣,糊裡糊塗地浪費了一生。
XXX敬上。

我對這個孩子大為好奇:「爸爸,你怎麼樣照顧他的孤兒?
爸爸說:「 我收養了他。」
一瞬間,世界全變了。
這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殺我爸爸的兇手。
子報父仇,殺人者死。
我跳了起來,只要我輕輕一推,爸爸就會粉身碎骨地跌到懸崖下面去。
可是我的親生父親已經寬恕了判他死刑的人,坐在這裡的,是個好人,
他對他自已判人死刑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
我的親生父親悔改以後,仍被處決,是社會的錯,我沒有權利再犯這種錯誤。如果我的親生父親在場,他會希望我怎麼辦?
我蹲了下來,輕輕地對爸爸說:
「爸爸,天快黑了,我們回去吧!媽媽在等我們。」
爸爸站了起來,我看到他眼旁的淚水:
「兒子,謝謝你,沒有想到你這麼快就原諒了我。」
我發現我的眼光也因淚水而有點模糊,可是我的話卻非常清晰:
「爸爸,我是你的兒子,謝謝你將我養大成人。」
海邊這時正好刮起了墾丁常有的落山風,爸爸忽然顯得有些虛弱,我扶著他,在落日的餘暉下,向遠處的燈光,頂著大風走回去,荒野裡只有我們父子二人。
我以我死去的生父為榮,他心胸寬大到可以寬恕判他死刑的人。
我以我的爸爸為榮,他對判人死刑,一直感到良心不安,
他已盡了他的責任,將我養大成人,甚至對我可能結束他的生命,都有了準備。
而我呢?我自已覺得我又高大、又強壯,我已長大了。
只有成熟的人,才會寬恕別人,才能享受到寬恕以後而來的平安,
小孩子是不會懂這些的。
我的親生父親,你可以安息了。
你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我今天所做的事,一定是你所喜歡的。


--------  感言 --------

各位朋友:還記得小時候一件轟動社會的山地青年殺死雇主的案子嗎?
             
              
如果我沒記錯,那位山地青年應該叫做湯英申。純樸的山地青年來到繁華的台北打工,碰到了惡劣的雇主,不僅壓榨勞力,還剝奪自由。在受盡各種不平等的待遇後,選擇了採取最激烈的行動以示抗議。雖然手段並不正確,但卻情有可原。死刑或能嚇阻犯罪,但對於一個走投無路且深具悔意的人來說,或許太沉重了。雖然社會各界的呼籲請求,希望獲得特赦,但仍免不了這樣的結局。故事的結局雖然令人遺憾,但事隔近二十年後,卻有如此令人驚喜的發展。這不為人知的一幕,包含了多少的寬容與救贖,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大愛吧。

有沒有聽見

每天我們聽見許許多多大小不同的聲音,有哭聲、怒吼聲,抗議聲、爭辯聲,譏笑聲 ... ... 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又入心。


人生於世,聽見求助聲,我們當馬上盡力。能夠助人是一個機會。地震後呼聲、喊聲、哀痛聲,聽見了,就當盡我們所能去幫助。


天氣還是十分寒冷,可是草地上已見緣苗鑽出頭來。 寒冬將盡,春天已不遠了。


人生也許在困苦的寒冬裏,心裏是一陣陣無人能分憂分擔的哀聲、惨痛哭泣聲。可是,若我們留心看看,就能見到春天的氣息。那麼,讓我們靜心聽一聽,良人的召喚:
我良人對我說: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
 因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 
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來到,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 
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歌二9-13)

理應如此

「以利的兩個兒子是無賴,不尊重耶和華,也不理會當時祭司待人民的規矩。」(撒上二12)


以利的兩個兒子為一己利慾在聖殿裏服事。他們所作所為無疑是欺悔信徒,踐踏他們的信心;實質上他們乃是得罪神。 得罪人,只不過受人的懲罰。可是,得罪神有誰能為他求情呢?(撒上二25)結果在一日之內,他們兄弟二人同死於非命(撒上四11)!兩個服事神卻又不尊重神的祭司,結局恐怖非常!


不尊重神的人,卻在聖殿裏服事。若只是為了糊口,何必要做一份聖殿的工呢?這個顯淺的道理同樣地是對着今天的信徒和教牧人員說的。奉勸看官們,若是不尊重神,請不要選擇聖職;若沒有神的呼召,請儘早轉行吧!


「耶和華說:『我決不容你們這樣行。因為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視我的,必受到輕視。』」(撒上二30)

怎能不如此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的敗壞。這是他們個人的敗壞,也是家庭和宗教的問題,更是一個時代的寫照。


這兩位身為祭司,為人服務,卻有如此這般的心思和態度。這確實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服侍。一個打着宗教旗幟,為的是滿足一己利慾的祭司。誠然是我們的鑑戒。


兩位在聖殿裏成長和接受教育的孩子,長大了踏着父親的腳蹤事奉神,本是叫人欣羡的;卻是如此!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父親可能就是為了事忙而忘記了孩子的需要。這也是宗教教育的失敗。宗教維持的是莊嚴的、表面的禮儀,卻沒有生命的實質。


在聖殿裹服事的人理應以神為心中王。可是,兩個在聖殿裏的祭司,每天𠏉着一種有名無實的侍奉,只是為了一己的利與慾。他們既欺悔信徒,又踐踏會眾的信任。他們心中的王,就是自己。士師記的結語,慨嘆說:「以色列人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


兩個奉神名的神棍,把那個時代的軟弱活劃在眼前。為何那個年代的祭司能任意枉為?可能就是觀念上的問題:認為祭司無錯誤!也可能是制度上不容投訴!也可能是有識之士,明哲保身,噤若寒蟬! 大家想一想,只要有一個像馬丁路德的人,持守信仰,有道德的勇氣,有良心的膽量,就有機會改寫該段歴史。


畢竟,一個時代的結束,有着其鮮明的表記:離棄神。當祭司帶頭追求個人利益,滿足自己的慾念,最美麗嚴肅的宗教禮儀都是徒然的。最後的士師、一個時代的結束。

怎能如此

兩位不認識神的祭司為會眾獻祭。怎會有這事?


這兩位祭司吩咐僕人用义把會眾所獻的肉先取了去。會眾若有甚麼異議;祭司還是照着自已旨意而行。怎能如此?


這種沒有生命的侍奉態度,不僅僅欺悔善良的信徒,更顯示一種唯我獨尊的心思,自視為一尊要人膜拜的神祗。這種事怎麼有可能發生在神的殿裏?


奇怪的是,怎麼會眾是如此柔順?為何唯祭司命從?為何沒有監察制度的?為何投訴無門?


這兩位祭司是誰?他們就是以利的兩個兒子。請看官翻看撒母耳記上第二章十二到十七節,思想一下那種所謂侍奉、狂妄的自傲。

數算的智慧

所謂「數算」包括了從具體的數目(石頭和麵包),到抽象的意念(恨與愛)。


比方,有人喜歡數算人的過錯,心裏就好像有一本筆記薄子,何時犯了甚麼錯節都記得一清二楚。這種人總是覺得自己受虧待,總是給人佔了便宜。若能夠把保羅的說話放在心裏,說「不計算人的惡」;肯定心胸廣闊,而活得舒𣈱快樂。


有更多人喜歡數算鈔票。無論是越數越少,抑或是越數越多,這等人注目於花花綠綠的紙張。甚至,一個銅幣也可以把某人的眼睛蓋起來。


會計算的人,計數誰欠下了多少;可惜的是,卻忽略數算自己的年日!


懂「數算」是人生的藝術,也是生命的智慧。活在時間的人啊,讓我們醒覺醒覺,學學數算自己的日子。唯獨曉得時間在神手裹的,才是智慧(詩九12)。

喜樂年年(四)

喜樂是對神的堅信和全心的倚靠,叫人體驗一份滿足(詩十六11)。事實上,倚靠神本就是恩典,叫人的心靈輕省而歡欣(詩三十二7、11)。


尼希米重建聖殿時,勸勉百姓忘記過往,不單不要哭泣,反而要堅心倚靠神有勇氣毅力勝過困難,他說:「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八10)


請按鍵欣賞詩歌:「天父世界真美麗」

喜樂年年(三)

知足是喜樂的秘訣。這秘訣就是曉得在神面前的滿足而喜樂(詩十六11)。
知足者既不與人比較,也不會活在過去或將來的幻象裏;乃是踏踏實實地活在今天。因為知足者認識了一個淺顯的真理:昨天已不復來,明天還未曾到。「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傳五20)


所謂「知足」就是為了其所擁有的感恩,為了其所缺乏的專心仰望並耐心等候那賜豐富恩惠的神。換句話說,知足者不僅是安分守己,乃是具有無比的能量去獲取神的恩惠,以致凡事都能作(腓四13)。


那提出知足秘訣的保羅,勸勉信徒要好好把握當今的機會,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頭召我來得的奬賞。」(腓三13、14)

喜樂年年(二)

靠着主常常喜樂。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魔咒纏困人身,不單使人失去了自由,更招來嚴重的惡果:就是與人比較。


在一場江湖之戰中,身不由己跌進了「比較」的痛楚之深淵裏去。與人比較從外在所擁有的東西,諸如皮手袋、衣著、住所或汽車等;到生活、人品、性情、體態、學位、肥瘦高矮等。小時母親常說:人比人,比死人!


從消極來看知足,就是不為外物影響吸引,不貪圖虛浮的榮耀,以致於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而能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滿足於自己生命的狀況。


從積極來說,知足叫人能聚精會神,把焦點調準到那賜生命的主身上,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以致有能量成就各項事務。


誠如保羅說:具備知足的秘訣,就不受任何纏擾,而凡事都能作。所以說,知足是基督徒的高點標誌和生命的內函。

喜樂年年

知足常樂。這是我國的智慧之言,也是聖經的教訓。腓立比書是一本勸人在主裹喜樂的書。保羅道出喜樂的秘訣,就是知足。「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四11)


從搖藍到墳墓,我們似乎無法避免進入各種各式各樣的追逐裹去,比如出世的地方和醫院;名校由幼雅園起,到小學,中學,大學;社會裹的謀生,不僅僅為了衣食,也要為名為利而謀權、謀私以及謀財。甚至到了最後的歇息之所、墓園也要爭個好位置。也許這恰恰是物慾把我們捲了進去,一場身不由己的追逐遊戲。所以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基督徒能否勝過那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魔鬼咒語,就端乎我們的心態取向。知足,使我們脫離追逐遊戲,擺脫魔咒。


知足,是一項自由抉擇和取向:願意以主耶穌的心為心,以上帝為樂(腓二5;詩三十七4)。知足,是一個深藏在基督裹的秘訣(腓四12)。有了這個秘訣,就可以專心一意地「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


知足,不僅僅使我們能常常喜樂,更是基督徒的標誌、生命的內函。
恭祝各位看官,在新一年裹常常喜樂(腓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