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賜的福:飢渴(五)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

朋友見面總是先問,吃了飯沒有?中國人是以飲食馳名於世。世界上任何的角落,只要有中國人,就有中國餐館。一些西方人士甚至笑謔說,他日在天堂只有中國餐。
肚腹飽足是人的基本需要。又飢又渴怎會是福?
可是,又飢又渴得著飽足,這真是福。飢腸轆轆時,吃在口裏的都是美物;過飽了,一切美物都無味,反而會嘔吐。(箴二十六16)
可見,主耶穌言說這一種對真理渴求的極端態度。當我們感到靈裏的飢渴,神給我所預備的都成了極之美味的飲食,滿足我們的食慾和胃口。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
(詩四十二2)

祈禱:主啊!我的心單單渴慕你。

神賜的福:溫柔(四4)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
按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在Message聖經裏,他把這節經文釋為「你是蒙福,當你滿足於真正的你-不多也不少,這一刻你找到你自己,而不需要有任何的掩飾。」按他的看法,「溫柔」亦是一種剛柔並濟的基督化品格,對自己的認識和接受。
魯益士(C. S. Lewis)曾經說,直到我們在基督裏找到了自己真實的面孔,才會拋棄千個面具。在假面具下活著的人,處處表現其不安,又怎能蒙受溫柔的福!

神賜的福:溫柔(四3)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

論到溫柔,主耶穌顯然為我們留下了最完美的榜樣。不論是表現在人面前的心地柔和謙卑,或是表現在上帝面前的完全順從的心,主耶穌的身教和言教都留下了極美的佳模。「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十字架上的強盜也因而受感悔改,而在十字架旁的羅馬百夫長看見了,也歸榮耀與上帝說︰「這真是個義人。」(路二十三39~47)
誠如保羅的勸導信徒在一切的事上「當以基督耶穌心為心。」
(腓二5)

神賜的福:溫柔(四2)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


第二個實例就是摩西。摩西在埃及的皇宮裏長大,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而且武功蓋世。

當摩西四十歲時離開王宮,看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他怒氣沖沖,就抱打不平,竟然把那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他以為是替天行道去拯救那在水深火熱裏的猶太人,但是卻招來怨懟,結果他只好逃到米甸曠野去。在那裡牧放羊群四十年。在那一段漫長的日子裏,在曠野中,在朝夕與羊群的餐風宿露裏,把他的麟角,他的銳氣,他的不凡自命,一點一點的消掉,磨掉。

八十歲的摩西仍然在曠野裏牧羊。誠如廣東俗語,說:「死就一世,唔死就大半生世!」。就在這個時候,神的呼召竟然臨到這位老人家,要他去拯救那在埃及中受奴役之苦的猶太人。在回應這個重任的召命裏,摩西再次自我察看。唉,他只感卑微、柔弱和無能。唯嘆時不與我!

八十歲的摩西回流到迦南地去,負起拯救猶太人脫離埃及,渡紅海,領他們在曠野生活了四十年!在那一段四十年的漫長日子裏,在曠野中,在各種的怨憤和怒罵裏,摩西剛強像鋼鐵,柔和似水,一一都頂住了,默默地承受了。聖經讚譽說:「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十二3)

即使摩西不能親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但是想不到的事發生在主耶穌登山顯像之際裏,摩西竟然與以利亞一同出現在這極大的榮耀中,並且與主談及出埃及的事(即耶穌離世的事)(太十七1-4;路九31)。誠如神話語的應許︰「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神賜的福:溫柔(四)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


「溫柔」在當今的世界並不容易說得清楚。大多數人把「溫柔」視為好脾性、好涵養的代名詞,又或等同於懦弱。「溫柔的人」總是給一種隨隨便便,不願計較,沒有原則,不外就是一個「老好人」。這種「溫柔」有甚麼好處?

按聖經來看「溫柔」,它是生命的品格,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加六23),也是蒙恩福的應許。讓我們從幾個人物的生活例子去看看何謂「溫柔」。

首先,耶穌呼召約翰時,稱他為「雷子」。年輕的約翰到撒瑪利亞的村莊好為耶穌的傳道作預備,就是因為不獲接待,他就怒不可遏,就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路九54~-56)

這位滿身火藥味的使徒在耶穌身傍三年之久,在聖靈的長期感化裏成為新造的人。後來他所撰寫的,無論是福音書抑或是三卷的書信,都溢滿著「神的愛」。年老時,約翰被羅馬皇放逐到拔摩海島;就在那裏,蒙恩的他承受了天國的地土,得見末後的異象,並恭錄為一卷甚寶貝的經卷:「啟示錄」。當時約翰雖然已經身負普世教會的領袖,但是在《啟示錄》之卷首處他溫柔謙和的自稱,說︰「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份。……"(啟一9)

神賜的福:哀慟(三3)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

「哀慟」的蒙福好像是一幅十分矛盾的圖像。
事實上,心靈若未被挖空,喜樂顯得格外淺薄。保羅說:「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林後六10)心靈的滿足喜樂,是神賜給那些憂傷痛悔的心靈。

神賜的福:哀慟(三2)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

「哀慟」往往是生命轉折處的記號。靈裏乾涸,內心憂悶,罪擔重壓,冷漠對人,在祈禱裏失去了神的蹤跡,這都把藏匿深處的痛挑動起來!
埃及的法老王在痛楚裏把心一橫,他仍然誇耀著所有的一切,抉擇一條與神對著幹的路。可見,「哀慟」挑動內心深層的痛,有時會叫人像法老一樣失去了人性,而走上一條不歸的傲慢絕路!
浪子在困苦痛楚裏,說:「我在這裏餓死」;他在頓悟裏呼喊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十五17、18)當約伯看見神,他就表現得極度的謙卑,「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四十二6)
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到我這裏來」是改變萬事的一句恩慈呼召。如今,只要我們回應,說;「我來了。」就必蒙恩得安慰 。

神賜的福:哀慟(三)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

「哀慟」勾勒出一種從心靈心底到溢於言表的痛楚困苦。這種「哀慟」的痛楚有若失去了一位至好的好友,至親的親人!困在如此深層的痛楚裏,有何「福」可言呢?
「哀慟」的人有福,因為蒙神親自的安慰,經驗神慈手的撫摸。想一想,詩人甚麼時候方才體味到神的杖和竿並非為了管教和責罰,乃是為了安慰呢?在他經驗了人生的幽暗漆黑的死谷時(詩二十三4)。若沒有哀傷,就永不會明白安慰。沒有嚐過安慰的人生,是一個不完全的生命。

神賜的福:虛心(二4)

謙受益,滿招損。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十六18)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二6~11)

從我國的智慧到聖經,到耶穌的言教和身教。虛心確實是一種生命長期不斷的操練。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神賜的福:虛心(二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驕傲誠然是罪的根源。
驕傲的人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結果就是把神變為各種各樣的像,敬拜自己手所造的偶像了。驕傲昏迷人的心思,令人成為愚妄。自己決定離棄真神,用自己的意念去打造偶像,敬崇人手所造出來的像。驕傲把神的身分與人的身分倒置了!
誠如保羅指出驕傲是一種「自高自大」的言行(林前四19,五2)。這句話可譯作「發脹、膨脹」(puff up)。驕傲,令人感到自我發大,眼裏只看著自己,行為舉止就是要表覝自己,祈望著獲勝:要奪取眾人的目光以及掌聲。就這樣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與眾不同的身段,崇拜自我手裏造出偶像:就是我自己!當外表越漸膨脹起來,裏面越更空洞,也就更需要有鑼鼓去撐場面了,結果當然把自己圍困在「自高自大」的面具裏面了。
第二條誡命就是禁止人打造任何的像,禁止敬拜偶像。除去偶像,除掉面具實在這誡命的精髓,也實在是一道叫人得自由的真理(約八32)。讓我們在自由的真理裏聆聽主的慈聲,說:到我這裏(太十一28);又在真理的自由裏學效主耶穌的謙虛柔和(腓二6~11)。

神賜的福:虛心(二2)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滿招損,謙受益。這是我國智慧之言。
驕傲是人的罪性的根源。要虛心是一種逆反人性的行為。要虛懷若谷更是一種人生裏經長期操練以及雕琢的成果。
常言道,初生之犢不畏虎。為何不畏虎?為何是初生之犢呢?簡言之,這種狂妄的態度,只因目光焦點過於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這明顯是一種未經雕琢的生命。人生如是,屬靈的質素更是如此。
十誡的第一誡,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二十3)這條誡命正是挑戰人的核心:要求人放下自我,轉向神的「我」。神宣告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這真是一條滿有恩慈的誡命,叫人能認識自我以及認識神。敬重尊崇神,以神為中心既是回應神的召喚,也的而且確是生命深層的鍛煉。
從這個角度來看,謙虛不單是一份美德,也是在神、在人的眼中蒙恩福的根本和果實。唯獨虛心的心,才能真正享受天國的恩福。

神賜的福:虛心(二)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虛心即謙卑。
罪的基本函意就是自高自大。罪人的心態,就是自我中心。福音就是挑戰人驕傲的罪性,要罪人承認自以為義,自以為是,自以為能的那種心靈的驕傲。聽聽那些振著臂在呼喊,說:「我富足,我在努力增添……,我一無所缺……」(路十二16~21),他們在高歌,說:「沒有神。」(詩十四1)
因此,「虛心」按字意來看就是倒空自己,挖空自己的心,也許可以說是心靈的破產,以致一無所有。當人認識自己到了一個無所恃又一無所依的地步,就像一個只能祈望得著恩惠的乞丐時(徒三5),他就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有捶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太十八13)。這樣的虛心,按人來看實在是不能理解的!而事實上,唯獨虛心的人,才能享受天國的恩福。

神賜的福

耶穌勾勒出一幅「八福圖」,其主鍵就是蒙恩與蒙福。從另一角度來看,耶穌只是把一個理想人生圖展示於世而已。這個理想人生不單是理想的講述,事實上乃是他活於人間的寫照。「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
耶穌講述「有福的人」是最恰當的。祂就是那位在詩篇第一篇裏預告的「有福的人」,而祂活在人間時就把「有福」的道理化為實踐可行的途徑。
從新春接「福」,到門楣上倒掛的「福」字,無不言說人心底裏的渴求:平安快樂、事事稱心如意、好彩幸運、繁榮昌盛、前境光輝。簡而言之,有福的人就等同於吐氣揚名、身居要職、鶴立雞群,以致光宗耀祖,真是好不威風。
不過,細味耶穌對「有福」的註解和演繹就全然不同了;祂的話,祂的生活都叫人震驚,有誰能明白甚至接受一個反常的看法,就是貧窮、哀慟、飢渴、遭受逼迫原來是「福」的根源和基本。這必定出了差錯!無論怎麼說,這些都沒有可能會帶來福氣的!即使不是身腰纏萬貫,也絕對不要憂柴憂米;即使不是快樂滿足,也絕對不想哀慟度日;即使不是魚翅燕窩,也絕對祈望能吃得飽,穿得暖。然則,耶穌的言「福」卻割切出一種深層的人生經驗,就像一顆光華四射的鑽石。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十22)

我等候祢

願純全、正直保守我,因為我等候你。」
(二十五21)

正直誠信是十分值得敬重的質素。當今的世代,商人尋找正直可靠誠信的生意伙伴,朋友之交心也在於誠信。商品也好,校譽也好,無不講求誠信。既然世人看重誠信,我們更當專心仰望等候主,懇求純全正直的品格成為我們生命的保障。
純全正直的質素實在是經年累月的操練:在神面前專心地仰望,耐性地等候。從另一個角度去想想,若沒有屬靈聖潔的操練,只不過是假裝的等候,內心卻充滿了各種煩燥的情慾。反過來說,若沒有純全正直地等候在神面前,只會叫人自覺鶴立雞群。
讓我們專心仰望那位純全正直的神,憑著信等候神的笑臉光照保守我們(民六25、26)。

祈禱:
主啊!在仰望裏,我們得以見光。在你的恩光裏,我們有滿足的喜樂。阿們。
(《詩與思》頁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