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歲首到年終

在風聲、雨聲、海嘯聲裹辭別了二零零八年。


這(2009)一年,各行各業在金融海嘯後踉踉嗆嗆;而我也走過了極度黑暗的日子,在一場人生極大的海嘯中似乎跌倒了,被打倒了。這一年經驗了大牧人恩杖與竿的安慰和引領。誠如保羅說:「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9)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心裹充滿了稱謝和頌讚。


神是看顧大地,護惜祂兒女的神。誠如祂的應許,說:
「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申十一12)


恭祝各位新年蒙恩。深切禱願神恩領賜福各人從歲首到年終。

屬靈的悟性(二)

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中,要理解屬靈的事確實充滿挑戰。
許多人因曾受「神棍」曚騙,就對教會失望,對信仰產生了極度的厭惡。畢竟,麥子和稗子一同生長總有惡果。只是審判時候未到(太十三39-40),作為基督徒就更應求主賜下屬靈的悟性。
所謂「屬靈悟性」就是把永恆看作如今,把如今視為永恆。這句話應當如何理解是好?誠如保羅: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8)
屬靈的事充滿着弔詭的意味:我們的眼睛不是能看見的嗎?然則,為何保羅要我們注意那看不見的呢?基督是一個屬靈的人,不僅僅具有肉眼,也應有屬靈的眼睛觀看事物。具備永恆的意識觀看世界是心靈的甦醒。所以,保羅指示那些有新生命的基督徒應當具有一種神秘的能力去察看事物,亦即以屬靈的悟性洞悉世情。
保羅並沒有叫信徒期待明天,等候將來;乃是吩咐我們應有一種屬靈的視野:視永恆為今天,看今天為永恆。具有屬靈悟性的人不僅僅能看見常人不能看見的,更心存堅忍、信心和勇氣做出超乎常人的事(來十一)。

屬靈的悟性

許多基督徒把屬靈視為「屬零」。這就失了基督教的真意,其結果不僅僅是屬靈生命無法成長,而且更會枯乾!
有些卻把屬靈說得過於兩極化,就是一切分作屬靈的和屬世的。這是非常錯誤的。這是天父的世界。人是一個整全的人。生命的基本需求如吃、喝、睡和拉。這個四個原素既屬肉體,也是十分屬靈的。
可是,今天在教會裹有人會把「屬靈」神秘化,以致可以去謀私、謀權和謀財。有人故作虛玄,似乎暗示又明示其特別的恩賜,就是具備一條與神相交的直通線:時或說:我看見...;又或說:我聽見...。這是一度直接從上頭而來的靈感。試問有誰膽敢挑戰其真假!這種異常的看見或聽見不單利用宗教的𣄃幟,甚至愚惑信徒了。這是一個邪惡的世代。主耶穌說了一個麥子和稗子一同成長的比喻。當然我們不能評說某人為稗子,但是卻要有屬靈悟性的分辨能力。誠如約翰說:「親愛的弟兄阿,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約壹四1)

聖誕佳音

聖誕是一個記念神蹟的日子:童女竟然生子,而嬰孩竟然是神自己。
在第一個聖誕的夜裹,天使天兵一同顯現於人間,高聲謳歌頌讚神,說: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
在地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
敬賀各位有一個享平安的聖誕節,蒙恩福的新年。

報佳音

「在伯利恆之野地裹有牧羊的人,夜間按着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裹,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卧在馬槽裹,那就是記號了。」
聖經記載天使報佳音的第一個聖誕夜,非常奇特!我們想一想以下的情境:
時間:夜裹
地點:曠野
對象:看更的牧羊人
信息:一個記號,就是在馬槽裹的初生嬰孩
天使為何撰擇社會的基層草根?為何在夜間?又為何在蕪荒的曠野?這樣的一個時段,如此的人物,怎樣去廣傳佳音呢?
再想一想,這樣一個關乎萬民的重要信息,為何不在光天化日裹?為何不在熙熙攘攘的城門口宣告呢?為何不向權貴?為何不在會堂裹呢?
昔日耶路撒冷城浸滛在各種的歡笑、宴樂和歌聲裹,就像今天聖誕節的樂聲、彩燈和飲食同樣地充斥於商場、電子媒介、大城小填等。甚至教會也同樣地在慶祝的歡聲、樂聲裹度着一年又一年的聖誕節期。
倘若天使在今日再次宣告這項佳音,請大眾想一想會在何處?向何人?怎樣傳講呢?今天的曠野在那裹?
在這個聖誕節讓我們能稍離人群,抽一點時間,把心靈化為一片曠野,默想主的降生,靜心聆聽天使的佳音。記得主的訓言,說:天國是屬於虛心的人。
祈禱:
主耶穌啊!深願我們能把煩燥嘈雜的心靈安靜下來。讓馬利亞的靜心成為我們的,以致能反覆思想祢的救恩。阿門。


我是誰?

聖誕節在商業的烘火裹,人人在追逐禮品,追逐豪宴,追逐節期的狂歡;反過來說,人心也被各種物慾追逐着。究竟,人是甚麼?
商業化的聖誕節送給大眾一場狂歡,以及一種狂歡後的失落。失落在狂歡裹的是,我送了的是甚麼?受了的又是甚麼?而盤住在心靈深處的一個問題,究竟「我是誰?」在狂歡裹失落的,原來就是「我」。
畢竟,聖誕節期在宣告着一個千年不變的真理:「我是誰?」
在期待第一個聖誕節期來臨,少女馬利亞安靜地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祢的話成就在我的身上。」(路一38)願馬利亞的祈禱引領我認識自己:一則,我的身分:主的降生是為了我,也藉着我向世界揭示祂的恩慈。另則,我是屬乎主的;主是我的。三則,我期待着神應許的成就,且期待這應許要成就在我的身上。 
深願馬利亞的祈禱開啟我們節期的歡樂:我是主的人。(羅十四7)
祈禱:
主耶穌啊!我們在期待着,在慶祝祢的降世。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阿門。
請欣賞詩歌「我是誰」 (Who Am I?)

我心尊主為大

在普世歡騰的聖誕節,在慶祝、歌頌、宴樂時,讓我們能和應馬利亞的心曲:
「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我神、我的救主為樂。
因為祂顧念祂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 ...
祂憐憫敬畏祂的人,直到世世代代。」(路一46-51)
聖誕節值得慶祝就是因為神顧念我們。在神的恩惠裹,我真實地認識自己。在認識和坦承自己的卑微裹,參與神救贖的恩惠:昔日馬利亞參與道成肉身的偉大事工,今天我們也參與宣告神愛世人的信息。看,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卑微的人,竟然蒙如此大恩,竟然能參與神偉大的救贖事工。這是何等恩福啊。
祈禱:
主啊!謝謝祢的恩慈眷顧。謝謝祢甦醒我們的心靈。謝謝祢恩慈召喚我們,讓我們能講說祢降世救贖的恩惠。阿門。

怎麼會有這事呢?

一天,天使迦百列對馬利亞宣告,說:「妳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叫耶穌。」(路一34)
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路一34)這一件事怎會有可能的呢?昔日絕對不容忍婚前性行為。兄且天使的問安,說:「馬利亞是一個蒙恩的女子。」(路一28)因此,就是馬利亞本人也不能相信,更不接受會有這事?
普生慶祝耶穌誕生,也已有近二千個年頭了。可是到了今天,普羅大眾在商業的催化下,年復一年的慶祝聖誕;大家除了忙於禮物和大餐之外,還是無法理解,無法接受聖誕節的真實意義,說:「怎麼會有這事呢?」
最叫人感到不安的卻是教會的牧長,研讀神學之士,他們當中竟然也有不明白,不相信,不接受童女生子的神蹟奇事。竟然他們會驚疑,說:「怎麼有這事呢?」
畢竟,每一年的聖誕節都在宣告着同一項神蹟奇事,一項振動人心的事:神降世人間。
祈禱:
主啊!謝謝祢為了愛,為了愛我們,竟然降世在我們當中。深深謝恩。阿門。

寶貝至極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一一六15)
死亡,是一種隔絕。全然的隔絕。至親的人一下子為死亡奪去,令在生的承受一種難以言述的隔絕傷痛。


可是,在耶和華的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所謂「聖民」即是屬乎神的人。因為那在主裹死去的,可以說成一場暫時的人間分離,而進入永遠的聚首裹去。那死了的就馬上進入永恆裹去與神同在,與那些屬乎神的聖民會面。讓我們在這裹打個比方說,我躺在病床上與親人朋友們見了最後一面,他們如同送行者;而我就像出門遠行。當抵埗彼岸,我驚訝發現原來他們竟然與我一路同行的人士。


在主裹是何等蒙恩福,是神眼中的瞳人。大牧人引領着我們的人生,走過高峰,踏過幽谷,一直引導到父神的恩座前得蒙全然的安息。無怪乎主裹死了的稱之為睡了的(林前十五20)。因為那在主裹死去的,就像放下一天的勞累安然地進入夢鄉裹去。故此,基督教的殯儀喪禮稱之謂「安息禮拜」。


在主裹睡去的,不需要一刻鐘的等候就馬上進入永恆裹去。倘若要等候,那怎能說從時間到永恆呢?不過,死去的肉身卻是等候主再來時的復活身體。那復活的身體會是屬天、光榮的形狀(林前十五35-48)因此,保羅能向死亡誇勝,甚至挑戰死亡,說:「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裹?死阿,你的毒鈎在那裹?」(林前十五55)


祈禱:
主啊!感謝祢,稱頌祢是生命的主宰。
感謝祢以慈愛引領我們一生一世。阿門。

「我是」

神宣告說:「我是。」(出三14)「是」乃是一個現在的時式。若然是過去時式,那麼如今已經不復存有了。若是將來時式,如今還未曾出現。神宣告祂的永恆,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
主耶穌宣告,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38)「就有了我」原文應作「我是。」耶穌的說話一如神在舊約裹的宣告,同樣地揭示祂的永恆存有。從人的時間來看耶穌的宣告含有三重意思:一則,在亞伯拉罕之前;另則,當亞伯拉罕的日子;三則,在亞伯拉罕之後。從亞伯拉罕到耶穌道成肉身中間隔了二千年,無論在那一段時間,主耶穌在時間裹出現,也在時間之外存有。三重不同的時間,在耶穌看來都「是」現在時式,說:「我是」。
時間是如同一條連綿不絕的河流,有過去、現在與未來。時間,在永恆裹卻都是「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主裹死的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脫離了人的時間進到神的「是」,進入永恆裹去。在主裹死了的,就不再需要任何媒介去認識神;因為在無限的永恆裹,有限的一切包括時間都歸於無有了,「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們一樣。」(林前十三12)
詩人讚頌,說:「在祢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九十4)彼得同樣地讚嘆,說:「親愛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前三8)讓我們用保羅的說話同來頌讚,說:我們服事的是「那又真又活的神。」(帖前一10)
祈禱:
主啊!感謝祢的召喚,願祢保守我們直到見祢的面。阿門。

我的時間在祢手中(詩三十一15)

「主啊!我的時間在祢手中。」(詩三十一15)這個的祈禱皆因詩人對生命的醒覺 。
神是永恆的、是創造天地萬有的主宰;而且神把永生放在人心裹。(傳三11) 可見,人是一個非常的創造物,唯有人是從時間活到永恆。動物只是活在時間裹的生命。
人雖活在時間裹,總是參加別人的殯喪,而對自己卻有一種活到永遠的感受!所以,只有智慧的人才會數算自己的日子。(詩九十12)
想想,我們一生的起跌、歡笑哭泣、聚散離合、成功失敗、喜愛憎惡、縫補撕裂、哀慟跳舞都是有定期的,都在神的手裹。一言蓋之,我們的生與死都在神的手裹。雅各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說:嘿,「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雅四14)答:「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四14)
活着為人,必然要有計劃。我們可以這樣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裹去,在那裹住一年作買賣得利。」(雅四13)但是,當求主賜給我們智慧的眼光看見我們的時間在祂的永恆裹。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如此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裹。」(雅四15)
願我們心存敬畏活着,活得有智慧;願神的善工繼續運行在我們生命裹,好叫榮耀歸於三一真神(腓二12-13;羅九15-16)。


祈禱:
主啊!唯祢掌管生命與死亡。深願我們活着的時候屬乎祢、敬畏祢。
主啊!感謝祢召喚的恩惠,叫我們或是活着,或是死了,總是祢的。阿門。


請按鍵欣賞「求主同住」歌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七)

傳道者提出第五個好處,他說:「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傳三15)
「現今的事」,「將來的事」以及「已過的事」在時間上不僅僅是連綿不絕的,更是一次、再次、又次地重新又重新地出現。
倘若我們能以新的角度去看,時間就好像一列迎面駛來的子彈快車,從老遠的地平線出現,過了一會才到眼前,可是車外的卻無法看清車廂的東西和人物,就即𣊬而逝了。這就是在一條軌道上的一列快車,像一點在遙遠之處出現到消逝,都在眼前𣊬間經過。因此,這裹言說五重真理:一則,無神論者常說無法證實有神的存在,他就像站在車站上努力去看車廂內的,只是因為看不見內裹的,就否定有人存在車廂之內。這是一種自我為準,內心就把自己視作為神。這正正是罪的因由和意義(創三5)。
另則,時間並不是一連串從過往,到現在,引伸到未來。事實上,時間乃是從將來出發引向過往,只在活着的人身邊刷過。
三則,時間裹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誠如同一列快車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在同一條軌道上。故此,傳道者總結其觀察的心得,說: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傳一9-10)
四則,在時間上不斷重複出現的是甚麼呢?安息日。神在創世的第七天,創造了安息日,稱為聖日。這天神不僅僅給萬有安息,並且永生的神安息在人的時間裹。每七天都向普天大地一個宣告:神的安息是一份無條件的賜與、恩慈的邀請。每七天重複出現的安息日,叫凡有氣息的都蒙恩得安息,並且盼望得着最終真實的安息。 來啊,讓我們安息在主恩慈裹。願主在我們生命裹繼續不斷地作工。讓我們在時間裹找着安息,安息在永生神的時間裹。是的,「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裹造成。」(弗二10) 
最後,重複出現的事件是一項教導,對我們的靈性逐步地強化和深化。例如雅歌書藉讚頌愛情對神的愛。佳美的女子說:「良人屬我,我也屬良他。」(歌二16)這位女子所喜悅的,就是祂能擁有良人。後來她說:「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歌六3)請留意主權的所屬和次序的先後都倒置了。我不單不再擁有良人;相反,我乃是屬於良人的。到了最後,這位女子宣告,說:「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這裹不再言說主權誰屬。這句話簡單地宣告,一對戀人在互相的吸引和愛慕裹雙方不單為了對方,同時又活在對方的裹面了。這正描述信徒在主裹成長和成熟的途徑。誠如保羅說: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如今彷彿對着鏡子觀看,摸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林前十三9-12)


祈禱: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門。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六)

傳道者提出第四個好處,他說:「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傳三14)
時間始於創世,終於末世。時間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開始,也在於其結束。神所創造的第一件,就是時間;隨之所有的創造都在時間之內。換句話說,創造之始,就是時間之始。宇宙萬物乃展示神創造的智慧與榮耀。「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羅十一36) 「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亦即萬有都是從一個源頭起始,而且按着既定的規則而行,直到「萬物服祂,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主」(so that God may be all in all)(林前十五28)所以,末世就是萬有的一切的一切,甚至連時間都歸於神。可見,時間按着計劃而有始、有終。換句話說,時間乃是按着其結束的終點而開展出來的。
在於人來說,我們難以掌握時間,更無法瞭理永恆。可是,時間對人不單是重要,而且是必須的。「生有時,死有時。」(傳三2)時間是人的生命;沒有時間,就沒有生命。
保羅勸告信徒,說:「要愛惜時間。」(弗五16)在聖經的希腦原文直譯應作「要救贖(exagoradzo)時間」。問題就是,何謂「救贖時間」?「救贖」一詞本意為買回失落的,保持堅守,或令其享受自由。普遍的觀念看時間,是從過去,到現在朝向未來。事實上,時間是從未來走到如今,然後逝去。時間,並不是從過去走向未來;相反,應該是由未來,然後溜走到逝去的昨天。逝去的,永不復回,也沒有可能贖回!未來的,還沒有抵埗;也沒有可能做些甚麼。時間,具有落腳點和空間的實在意義。換句話說,時間就是此刻、此地。因此,保羅所說的,要贖回時間就是要認識「現今世代邪惡」,要作智慧人活在當下,堅持所信的而活在基督的自由裹(弗五15-16)。
我們若知道自己是活在時間裹的人,生命只不過如花草、像雲彩出現片時,我們就不敢誇口張狂。我們就不得不謙卑在創造的主宰面前,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着,也可作這事,或作那事。」(雅四15)


祈禱:
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祢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祢是神。阿門。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五)

傳道者提出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喜樂善行。他說:「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傳三12)
喜樂,未必是因為行善;可是,行善始終有喜樂的果效。傳道者刻意地把喜樂與行善扣起來。
傳道者乃是尊貴、智慧通達、貨財無計,掌生死之權的君王,他花盡心思去享受他所擁有的一切,就是要叫自己快樂。他享受過,快樂過;但是並不滿足!因此,他提出一個喜樂的祕訣,就是行善。問題就是,何謂「行善」?「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彌六8)所謂「行善」,就是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8)
諒我們用現代語言再說一遍:首先,「行公義」,即是要有誠信。這是處人處事的淺顯道理。今天許多商人大概都明白這個知易難行的商計。開門做生意,最要緊的是有客源。不少商人想着欺騙的法寶,巿場上豈不是都是人嗎:今天騙了十個,還有幾千幾萬個等着上當。不誠信的生意手法,可以欺騙顧客一兩次;但是沒有人情願甘心繼續被騙下去的,而且受損的群眾會用做極有效的宣傳:一傳十,十傳百。如是這般,招牌就給折下來了。 可見,急功近利,往往會因少失大。 做生意如此,個人也復如此。只要你對人不誠信,惡名走得比美名快得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誠信,是個人的名譽,也是學界、醫療、官場、政府、商業等的品牌。
另外,「好憐憫」。憐憫含有一種由上向下的施與,例如顧恤貧困、老弱。這當然是憐憫的行為;可是,「好憐憫」卻含有更深層的意義。在聖經裹本來的意思指「喜愛恩慈」。所謂「喜愛恩慈」言說一種積極的行為,就是恩慈。誠如保羅說:「要恩慈相待。」(弗四32)所謂「恩慈」,就是要以己心對待別人。誠如主耶穌所說的,「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路六31)簡言之,「好憐憫」就是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都是人,而且都同坐一條船。因此,我們應該有一種互相體諒和接受的心,而更應伸出手來彼此扶助,共走人生的路。這對於我們一群走天國道路的神兒女們更是真實。我們畢竟是走在天路上的同路人,讓我們能存憐憫的心。
還有,「與你的神同行」。這是基本的人生質素:以敬畏神為生活和生命之本。誠如傳道者在總結時說:「這些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13)
總括而言之,一個喜樂的人生,就是行善。所謂「行善」就是:做人要有誠信,對人有恩慈,對神心存敬畏。這正正是十誡的教訓。
喜樂乃是良藥,是生命的力量。讓我們靠着主常常喜樂。(腓四4)


祈禱:
主啊!謝謝祢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祢的榮耀裹。阿門。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四)




傳道者提出的第二個的好處,就是永生。他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裹。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三11)
世界上除了人在其生命的時空具有一種永恆意識之外,沒有一種動物會思及其身後之事,而且也自得其樂地活着。唯有人,他的心雖然很小,但是即使整個世界放進去還是未感滿足。只因為「神把永生安置在人心裹。」(傳三11)這正是傳道者要說明的真理:沒有永恆的神,人心就無法滿足,無法安寧。
永生,確實是一個大而難的題目。權勢富貴如奏始皇帝,他擁有了一切,但卻想要長生。人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呢?宗教界和哲學家議論紛紜,莫衷一是。有說人死如燈滅,有說生死不息正好言說生命的循環現象。人最終的結局,就是永生。所不同的乃是狀態而已:永遠死亡(地獄)以及永遠生命(天堂)的分別而已!
有人曾經非常誠意而又打趣地對我說,他不願意信耶穌,免得上天堂天天唱歌,那是多麼無聊、乏味!他寧可落地獄天天打麻雀,那才是真有意思。
所謂地獄與天堂並不是指着地域而言,乃是表示不同的存有。地獄,乃是全然遭隔絕的意思,那就是單身一人永遠活在一個牢房裹。而天堂卻是與神、與屬神的兒女們同在,因此能一同唱新歌(啟十四3,二十一3)。因為這闕歌是我們生活裹一點一滴體味出來的。我們走着人生的路,按着旅途的快慢版,各有各的詞譜。 我們一邊走人生的路,一邊唱,一直唱到主的施恩寶座前。因為這歌是沒有人能學的(啟十四3)。
撰寫《傳道書》的那位自稱為傳道者。傳道者是誰?傳道者乃是那世上最有智慧、最富貴、最權威的君王、所羅門王。他擁有一切,他嚐盡世上所有美物。他觀察,證實日光之下重複不斷、循環不息的現象(傳一4-11)。他費心思用智慧查究,結論就是一無結果,唯嘆「虛空的虛空」!(傳一12-18)他放縱,盡享人間的各種各樣美福,總結只是毫無益處!(傳二1-11)他擁有不計其數的珍寶,煩惱的是不知誰來接掌他的所有?接掌的人是聰明呢?抑或是愚昧的?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傳二12-23)這正是許多人在寫遺囑時的那份心裹的痛,深層而難以言說的無奈與困苦!聖經的《箴言》給人一個從上而來的悅人心靈的真理;然而《傳道書》所展示的乃是一種沒有神的體驗、一種單說人生的智慧,那的的確確是一種無奈的嘆息:虛空的虛空。
在傳道書第三章裹,傳道者宣講一個基本而重要的道理:時間從永恆裹找着了實體,而永恆賦於時間意義。這就是傳道者的經驗,也恰恰是我們在主耶穌裹的體味。主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裹頭成為泉源,真湧到永生。」(約四13-14)


祈禱:
主啊!我們只不過是人,有着無邊際的渴求,追逐着永無休止的名啊,利啊,權啊...!一段又一段乾旱無水之地,叫我們疲乏困倦!主啊,讓我們聽祢的召喚,喝祢所賜的水。阿門。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三)

傳道者提問「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之後,馬上說:「我見」(傳三10)。所謂「我見」,乃是一個長期觀察後的總論。因此,他在傳道書第三章裹隨即提出了幾個好處:第一,「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傳三10)
「勞苦」與「經練」在原文是相聲詞,即發聲相近。加上,這兩個希伯來文的字根也近似:「勞苦」(‘nyn)與「經練」(‘nw)。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勞苦」一詞只出現在傳道書裹(一13,二23、26,四8,五2、13,八16)。從體裁來看,第十節是進展對仗(所謂進展對仗乃惷前一句的意義要待第二句方得完成,亦即兩句句子合起來才可以表達出一個意義來):
  神叫世人勞苦,
    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第一句引發的提問:為甚麼神叫世人「勞苦」呢?第二句作出了直接的答案,就是要使他們受「經練」。一言蓋之,「勞苦」的目的明顯就是「經練」。
還有,我們可以進一步按字意來看「勞苦」與「經練」。「勞苦」直譯為工作、作業和任務。而「經練」則作謙卑之意,在原文裹本為被動的語態,因此可譯為「使他們謙卑」。
按上面的亮光,讓我們回到創世記裹去看第二章和第三章。起初,神吩附人在伊甸園裹修理、看守以及命名等工作(創二15、19-20);但是,人犯罪墮落之後,工作頓成了咒詛,叫人「終身勞苦」(創三17)!終身勞苦就是為口腹。故中國人說民以吃為天,而廣東人更直截了當把工作、學業前途、職業、生活,甚至生存等說成為「搵食」。普羅大眾掛在口上的話,就是人生沒有他求,只為「一宿三餐」。這正是生存至基本的元素。人啊人!在滿足最基本的溫飽後,就忘記了創造的主,反而全心努力地追逐許多許多的東西。因此,我們就注定不斷地勞苦:墮入追逐名利的人生遊戲裹去,一邊誇耀自己的成就,而另一邊卻在恐懼失敗、失去和失控裹勞苦不息。
倘若我們在日常生活裹醒覺,從蒙恩的角度去看我們手上所做的一切工(詩九十17)。這就是謙卑。讓我們聆聽主耶穌的召喚,說:「凡勞苦擔重擔的,可到我這裹來。我就使他們得安息。」(太十一28)
罪,的基本意義就是驕傲,心裹想當神。這恰恰是生活和生存的經練,叫我們能真實地認識自己,以致願意放棄自我、自大、自是,謙卑地承認己過,接受主耶穌為生命的主。


祈禱:
主啊!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
願祢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祢堅立。阿門。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二)



傳道者提問,說:「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 
也許在回答這個提問之先,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下時間的意義。
時間,看似一條連綿不絕的長流:累積分秒、日子、季節和年歲。因而,我們簡單而概括地把時間劃分為過去、如今和未來。(在英語裹稱之謂“Chronos.
然則,聖經新約除了連綿不絕的時間觀(“Chronos.)之外,更有另一個詞語“kairos”,其意思側重於時間上的某一點,或是指某一件事,或某一個特定的目的或因由等;一言蓋之,就是「機會」之意。為了這個緣故,天下萬務並非是偶發的,也不是隨機或隨緣的;相反乃是有定期和定時的(傳三1)。誠如保羅說:「直到時候『滿足』。」(加四4)
按這個亮光來看,時間並不是一些事件的組合,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循環不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沒有人能操控時間,逃避時間,甚至是管理時間。許多有識之士常談如何管理和運用時間。可是,一旦家人出了意外,自己身體有了毛病!那麼,進出醫院就已超出預算;若然躺在白色的床上,那麼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是如此度過了!
事實上,時間乃彰顯神在人間的作為和榮耀。無論發生甚麼事(大的小的、好的壞的;生的死的、歡笑的哀慟的)都應該引領我們謙卑地轉向神,也許在我們的心底裹當提問,說:神在這裹做些甚麼呢?
誠如保羅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每一件事發生都是指向好處的。這就是神賜給祂兒女們一個肯定而確實的保證。我們人生所走的路沒有一個相同的(即使是雙胞胎也不會一樣的),但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卻不是偶然的,乃是一連串而有意義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都在充滿着期盼裹等候(哀三25、26)畢竟,神在我們每天、每時、每刻所做每一件事,總是有好處的。


祈禱:
主啊!願在有限的人生時間裹認識祢、敬拜祢。
在每一次的敬拜裹,讓我們能領略一點祢的無限、恩慈、榮美。阿門。


「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

各位看官從「凡事都有定期,萬務都有定時」語調裹,看傳道者臚列了十四種相對的,甚至是尖銳對立的境況、情緒、思維或行為,諸如:
生與死;栽種與拔出所栽種;殺戮與醫治;拆毀與建造;哭與笑;哀慟與跳舞;拋擲石頭與堆聚石頭;擁抱與不擁抱;尋找與失落;保守與捨棄;撕裂與縫補;靜默與言語;喜愛與恨惡;爭戰與和好。
畢竟,歴史不僅僅是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傳三15),一切都好像是偶發的隨機、隨緣、隨時。換句話說,我們在一個萬事已有定期的時空裹生活。所有事務既會按着時間表發生:它要來的時候,就來到眼前。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它們何時發生!唉,生於斯!難怪釋迦從這些現象裹總結出一個「輪迴」的宗教觀了。
然則,我們也不禁會問:我們看見些甚麼呢?學了些甚麼?而最重要和基本的提問也許就是,我們既然無可選擇,又無法不活於其中,到底這一切「定時」對我們有甚麼好處呢?傳道者也是如斯反問,說:「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
請問各位看官有何高見?


祈禱:
主啊!在我們轉念觀看人生之間,求祢開啟我們的眼光去讚嘆在永恆裹所佔的那麼一點時間和空間。求祢恩賜我們一顆合乎中道的心靈,主啊!叫我們不僅在暫短的時間裹活着,而且能讚賞祢永遠長存的榮美。阿門。


請試聽詩歌: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三8)

爭戰與和好是相對的。爭戰是為了生存;可是,和好也是為了生存。這在國家的層面是手段,在個人也是如此。
為了面子,為了爭取,為了疆界,為了生存,國與國開戰。在槍林彈雨裹血流成河,於是為了生存,就不得養生息戰。在團體以及個人的範疇中也復如斯!也許是為了利益,為了地盤,為了面子,為了一口氣,不惜開啟爭端,非得打個你死我活才罷休!時間畢竟沖刷了許多對壘與硝煙。可是,罪性的人類紿終在吵鬧、爭持和戰鬥裹拼活。
爭戰與和好是生存的手段,也是歴史裹不斷重複地在國與國之間,人際之間,教會之內出現。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傳一4)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錄自明朝 楊慎《二十一史》彈詞第三章《說秦漢》——調寄《臨江仙》)


查《二十一史彈詞》原名謂《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其十段乃說史,內容說三代、說秦漢、說三分兩晉、說南北史、說五胡亂華、說隋唐二代、說五代史、說宋遼金夏、說元史。在時光溜逝裹轉眼成空!透過詞人楊慎看歷史之豐功偉業,一刻間在日月山河裹飛逝!縱觀古人英雄,是非成敗都化為友人之間的「笑談」!
戰爭與和好不斷地反覆在人間出現。我們是否能學習些甚麼?抑或是不斷地重複踏着過往的軌跡? 我們如何看成敗得失?怎樣看擁有與失落?最重要和基本的課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人生。也許,在轉眼成空的人生中爭個你死我活!也許,在神顯能力和榮耀的穹蒼下,讚賞祂的作為,認定祂的召喚。


祈禱:
主啊!求祢賜我們智慧,叫我們能數算自己的日子。
主啊!願在有生之日裹能數算祢的恩典慈愛,叫我們能活得感恩而滿足。阿門。


請試聽連結
普通話版

廣東話版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傳三8)(二)

愛和恨不僅僅是人內心的兩極情緒,事實上它們都具有非常的力量。

「恨」是一道拆毀、消滅的力量。其力量不單對付敵人,還得要把自己賠上方得休止。葛培理牧師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探訪倫敦一所精神病院時,他向院長提問,病人是否有完全康復的機會?院長答說:病人若能消除心裹的怨恨,就能康復出院。從歴史來看,凡以恨去征服別國的民族都不能久存。一個近代例子就是二次大戰時的德國和日本,他們雖然強大,施行種種凌虐,以報復手段欺壓,結果只能雄霸一時,卻無法久遠長征,甚至把兩個巨大的帝國也賠上了!

愛,也是一道非常力量。它力量是凌駕一切的。它不僅能消除對抗、恐懼和仇恨,並且能溶解怨憤,引發潛在的美德,散發信仰和勇氣。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在忍受着最大的痛楚、羞辱和仇恨時,說:「父啊,赦免他們。」(路二十三34)這句祈禱具何等力量,散發出何等豐富的恩惠和慈愛,折服了多少心靈,改變了多少生命。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不僅僅是內心的感受和行為的表達;乃是意知的取向。在遭受迫害,在含怨羞辱之處,我們可以咬牙切齒,讓仇恨報復之火燃燒。我們更可以抉擇轉向仰望那位播散無條恩愛的主耶穌。

主阿!使我做你和平之子,
在憎恨之處,播下仁愛;
在傷痕之處,播下寬恕;
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在絕望之處,播下盼望;
在幽暗之處,播下光明;
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
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
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因為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
在捨棄時,我們便有所得;

  在死亡時,我們便得重生。
聖法蘭西斯祈禱文。

請試聽聖法蘭西斯禱文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傳三8)

喜愛和恨惡不僅僅言說情感的兩極,也描述了行動的兩面。
可是,情緒與行動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比方小孩喜愛玩具,長大了就忘記了!男孩大多喜歡肉食,年長則較喜吃菜果。歲月不僅僅改變我們外在的喜愛,諸如對食物、玩意、人物和書籍的愛惡程度;歲月更改變了我們的自身,好像容貎、身材和聲調等!隨着時間的轉移,喜惡也改變。喜愛有時,恨惡有時。(傳三8)
保羅說:「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林前十三11)看,我們不過是一個在成長中的孩子!讓我們能謹記這番真理,以一種持平的眼光以及中庸的態度待人處事。即使對錢財的喜愛也不要過於太偏執。請記得,如今只不過是一個過渡時期,到了長大成人的那一天,錢財就失去了價值如同小孩的玩具。


祈禱:
主啊!求祢開啟我們的心靈耳朵,耹聽祢慈聲的指示,以致在待人處事時不會過激,也不會不及。
主啊!願祢的慈愛索引導我們走正直的路。阿門。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三7)(三)

靜默與言能得法又合時宜,既是人生的大學問,又是屬靈的質素。
當我們遇見不舒坦、不公平的事,就不知應當如何是好了?有說,基督徒寧可吃虧,忍受算了吧!有說,我們是世界的光和鹽,不可隱沒良心,總要表述公平的意見。
從主耶穌的言行裹可以歸納出兩項基本的原則:一則,對大眾公益的事,應當有勇氣站出來為大眾爭取。當主耶穌出來傳道時,他在聖殿看見買賣的事,就拿繩子作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的銀錢,推翻銀錢的卓子,吩咐賣鴿子的把鴿子等東西拿走。耶穌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路二十46)
另則,關涉個人的利益和事務,就當忍耐閉口不言。耶穌站在公會和彼拉多官長前接受審判時,他閉口不言。你看,耶穌在權威人士以及流氓前毫無畏懼,為聖殿、為公眾的敬拜和禱告而勇敢地站起來,說當說的話,做該做的事。可是,對於別人的辱罵,人身的攻擊,他忍受了,就像一隻接受剪毛而無聲的羔羊一樣(賽五十三7)。
今天許多基督徒的態度卻與耶穌的榜樣全然相反!對社會、對教會的公益和事務,大多採取一種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更有甚者是噤如寒蟬,恐怕招惹事非。但是,論及個人的事,甚至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丁兒事,就怨憤怒氣大發,唯恐遭虧待受欺侮。
今天社會的道德蕩然之際,基督徒仍然留守教會之內,對外界的不公不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教會內的基督徒為了自己的面子或權益吵的吵,鬧的鬧。教會四度牆內,為了個人的點點滴滴積怨。唉,許多信徒沒有功夫研讀真道;可是,卻鑽研是非八卦。無怪乎,今天教會內鬥爭吵鬧漸多漸烈!當靜默,我們卻發言;當說話,我們卻閉口。
讓我們轉眼仰望主耶穌,學效祂的佳模:有膽量靜默,有勇氣言語。


祈禱:
主啊!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上求祢叫我們能定睛盯着祢,學效祢。
在應當說話的時候,讓我們有勇氣站起來,挺起胸膛說正直而合宜的言語。
在該靜默之時,求祢緊閉我們的口,默然地敬拜祢。阿門。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三7)(二)

靜默與言語都是溝通的方式。不過,能夠好好的運用卻非容易。應該說話的時候,靜默;反之,當保持箴默的時候,卻說話。這都是不合宜的。
比方說,當誤會發生,我們應當箴默,還是把情理說清呢?兩者都可能會得着同一的結果,就是誤會加深。箴默,就表示默認了!唉,說話嘛,就把問題反而弄得更加複雜,正所謂越描越黑!
君不見有人在不恰當時候說話,真是討人厭煩。也有人在當說一兩句公道話的時候,卻沒有說,就把事情弄反了。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這兩個定時定期的作為,不僅僅是人生的大學問,更是屬靈的質素。誠如上文提及不合時宜的靜默或言語,都會壞事。如何好好處理呢?這不但費心思、用功夫,更是屬靈操練的一種。這就讓我們留待下會分解。


祈禱:
主啊!求祢恩助,讓我們懂得在恰當的時候說合宜的言語。
求祢緊閉我們的口,在當靜默的時候,就是連一句好話也不說。阿門。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三7)

靜默,本來就是言語的一種。言語是人類的資材,是溝通的工具。
運用言語不僅僅是一生的學習和操練,更是人生中一個非常嚴重的課題:足以令人成敗。一言既可興邦,也可亡國。故慎言,乃是我國一直讚頌的智慧之行為。「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箴十七28)
作為人,我們當學習靜默與言語的配合。尤其是得意風光時,更要守着舌頭慎言才好。讓我們舉目仰望留心耹聽,今天有不少人自以為了不得,對神不敬不虔;可是,創造的神雖鋪張了穹蒼大地,卻靜默不言。每天每夜,浩瀚的宇宙萬物有聲無聲地向我們這些蒼海裹微小的人類展現祂自己偉大的奇工(詩十九1-6;羅一20)。


祈禱:
主啊!願我們口中的言語,心裹的意念都蒙祢的悅納。阿門。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傳三7)

有了「撕裂」自然就要「縫補」。那麼,若沒有撕裂豈不是好端端的嗎?為了甚麼要撕裂呢?
一匠布沒有撕裂的布,又怎能造出美麗衣裳?
從搖藍到墳墓,我們走過了多少路,記下了多少愛與恨。在愛與恨的交織裹,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幅背面的針織。每當回想,就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之感!我們走過的路,需要有勇氣和信心去回顧以及梳理,那就是要撕裂許多記憶,然後重新的縫補起來。這樣,我們就能看見一幅較為整全的人生圖象。
許許多多從沒有經驗過撕裂和縫補,他們的生命不僅僅是平面,乃是蒼白。事實上,神就是如此去對待那些愛祂,跟從祂的人。聽一聽聖經的宣告,說:
「來罷,我們歸向耶和華。祂撕裂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祂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祂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祂面前得以存活。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祂。祂出現確如晨光,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阿六1~3)
看一看,若沒有撕裂不是好端端的一個人嗎?為何神要把我們撕裂,又重新縫補起來呢?只有一個明顯的目的:就是叫我們能認識神,並且享受祂。


祈禱:
主啊!謝謝您如此看待我們,祢的恩手在撕裂,在縫補。深願我們的生命在祢的恩慈裹,成為一件合時、合宜、合適的衣裳。願榮耀歸於祢。阿門。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傳三6)

「尋找」是因為失落的結果,而「失落」就引致尋找。
「尋找」和「失落」皆是我們共有的經驗。我們找到了一位多年失了聯絡的友人,找到了一本好書,找到了放錯地方的鑰匙,不是都高興到不得了嗎!
路加福音十五章記載了耶穌所說的好幾個「尋找」和「失落」的比喻。擁有一百隻羊的牧人,為了失去的一隻,就撇下了九十九隻在曠野,到山澗野嶺去直到找着,就把那隻失而復得的羊扛在肩上帶回家去。
一個擁有十塊錢的婦人失去了一塊,就點上燈,仔細打掃檢查,直到找着了就歡天喜地請朋友來一同慶祝。
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爸爸,小兒子整天急着、催着要分家產。小兒子待得着了家產,就遠走高飛,把所有的都花費了,又遇上饑荒,只好做苦力糊口。過了好一段困苦艱難的日子,而又走投無路,唯有厚着顏面回轉到富爸爸家裹去。那位朝夕等候小兒子回家的爸爸,老遠看着這浪子回家,心裹就樂得不得了,於就大排筵席慶祝慶祝。
您我人生,有甚麼失落的了?能夠找着嗎?當我們失落了些甚麼東西,還可以寄望能找着,尋回,甚至有補救的日子。可是,失落的時間,失去的青春,就再沒有可能找得回了。想一想,人生最大的失落是甚麼呢?
當趁着年幼衰敗的日子還未來到,就當回轉到創造的神那裹去,就當敬畏那位愛我們,為我們釘死十架的耶穌。


祈禱:
主啊!求賜智慧的心,讓我們能珍惜時間,數算日子。在我們有人之年裹,謳歌讚美祢,敬畏祢。阿門。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傳三5)

懷抱,不僅僅是友誼和肌膚的接觸,乃是生命的連繫。懷抱,畢竟是生命最初的接觸;當母親把新生的嬰孩抱在懷裹,那喜樂勝過了所有的痛楚了。
不懷抱,是友誼的中斷!是生命的割切!這正正人生的寫照,不是嗎?
從搖藍到墳墓,我們走過的路有歡笑、有悲哀,有高𡶶、也有低谷,為人擁戴、被唾棄;我們笑過,哭過,就是如此走過來的一段又一段的人生!
懷抱,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懷抱,不要為失去的過分悲痛。在懷抱之日,當記念主的恩情;在不懷抱的時刻,當定睛在耶穌的身上。主耶穌也嚐過懷抱與不懷抱的滋味。讓我們藉着主耶穌的恩惠安穩在父神的懷中,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不斷地作工。


祈禱:
主啊!祢是我們萬古的磐石,是我們人生旅途的涼亭,是我們的盾牌,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詩歌。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邊走邊唱,直到朝見祢的日子。阿門。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傳三5)

拋擲石頭和堆聚石頭是兩種不同的動作,兩者皆是建立,也是拆毀。拋擲石頭是拆除已有的東西,但也可以為了清理地基所做的預工;照樣,堆聚石頭既是為了預備建造的物料,也可以是積存廢料。
然而,昔日「石頭」肩負特別的意義:它既是記念的物件,也是歴史的文獻。古人在石頭上刻鑄的圖象和記號,逐發展成文字。人類歴史裹最突出而又具生命導向的文獻,就是神曾兩次把十條誡命寫在石頭上(出三十一18,三十四1)。另外,神吩咐約書亞領以色列全民渡過約旦河之後,由每一個支派的代表在河床中央的乾地上取一塊石頭,帶進迦南地,然後把十二塊放在頭一夜住宿的地方作為記念(約四1-7)。按這個亮光來看,拋擲和堆聚石頭不僅僅是勞力的工作,更是腦力、心力以致全人的投身。
在這末後的日子裹,永生神的靈把基督的薦信寫在信徒的心版上,不再刻在石版上(林後三3-4)。我們既成了基督的薦信,就當忠心的服事神,服事這個世代,把人領到父神的恩座前。
來吧,讓我們拋掉過去刻在心窩裹的石頭。按着神的恩惠我們把石頭堆砌起來;在基督的根基上,努力重新建造我們的生命。以致我門的一生就像一位好的工頭,所做的工能經得起那烘烘大火的試煉(林前三10-15)。到了那天,我們就能領受神的應許,說:「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着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啟二17)


祈禱:
父神啊!謝謝祢救贖的恩惠,賜我們新生命。
主啊,謝謝祢賜我們一次又再次的新機會。
祈願聖靈恩助,更新並建造我們的生命。阿門。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傳三4) (二)


這是一個真假難分的世代。君沒有聽見過嗎?這朵花真得好假;這枝假花,卻假得非常迫真。在日常生活裹,我們怯於表達,也不敢流露真的感受。可是,透過電影、電視以及互聯網絡卻能哭、能笑。這種真真假假言說人內心的恐懼與孤單。這是人深層的問題。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主耶穌說:「好像孩童坐在街巿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約翰來了,也不喫、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着。人子來了也喫、也喝,人就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十一16~19)
反常的表達不僅僅把人真實的「我」隱藏了起來,乃是反映出「罪」的真實性。誠如路易士說:當人懼怕觸摸自己的感受,又不敢表達真的我;那時,他就只有以假面具示人。唯有在耶穌基督裹,人才能找着了真實的我;那時,他就能放下千百個假面具。活出真的「我」來。 
來啊,讓我能為自己的罪哀慟懺悔。為神在基督裹恩慈的救贖恩慈,我們一起歡呼快樂,歌頌跳舞。


祈禱:
主啊!謝謝祢救贖的恩惠。我們舉起救恩的杯,歌頌讚美祢榮耀的名。阿門。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傳三4)


哀慟和跳舞是情緒兩極的表現。哀慟時,搥胸頓地!樂極時,手舞足蹈。人生的路有起、
也有伏:站在高峰時,歡呼跳舞;落到幽谷裹,呼天嗆地。這是人之常情。
可是,如今卻是一個反常的世代。
在現實的生活裹,我們看見悲慘的事不會哭泣;遇上了不幸事,也不敢搥胸頓地。然則,我們卻能為電影裹的、電視中的哀哭慘叫。照樣地在樂極時,我們也不敢手舞足蹈,恐怕招惹是非。在真實裹,我們怯於表達;卻在虛假裹找到感情渲洩的缺堤。在人際的網絡裹,總是與人保持着一掌之遙的友好距離;卻在虛擬的網絡裹,我們就能𣈱所慾言,交上了知心友!這是一個甚麼樣的世代呢?


祈禱:
主啊!在這個真假難分的世代裹,求祢叫我們有勇氣放下虛假的形像。
在真理裹,主啊!讓我們有勇氣活出真的我。阿門。

哭有時,笑有時(傳三4)(四)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
蒙了應允。」(來五7)
這是主耶穌第三次的哭。祂的哭既大聲,又向着父神。
基督耶穌雖為神的兒子;可是道成了肉身的祂,也是一如你我過着常人般的生活。
雖說耶穌與我們所度過的日子無異,但是祂所遭遇卻比我們痛楚得多,並且成了後世所有信從者的榜樣。
耶穌所受的試探是嚴厲的:諸如祂的基本生存意義、身份以及所做的(太四1-11)。祂被人唾棄、譏笑、奚落,遭人圍攻以及謀害,至終就被送上了十字架。這就是耶穌在世上的一生。祂是那麼默然地承受一切,堅決而孤單地走人生的旅途,卻一直緊緊地靠着父神。
耶穌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就蒙神賜祂按麥基洗德的等次成為眾人的大祭司(來五10)。大祭司既然走過孤苦痛楚的路,呼喊過,哭過;祂就深切體會我們的情況、輭弱和需要。
看啊!耶穌雖然是神的兒子,況且要在苦難裹緊緊地倚靠着父神。耶穌既是我們的先驅,我們的大祭司;來啊,讓我們轉眼仰望主耶穌,定睛向着祂的榜樣努力學習,好好而專心倚靠神。


祈禱:
主啊!祢在世上的時候況且要大聲哀哭,緊緊倚靠神。
求祢的靈幫助我們,叫我們能專心學效祢的榜樣,緊緊地倚靠父神。阿門。

哭有時,笑有時(傳三4)(三)


「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爲祂哀哭。」(路十九41) 
這是耶穌第二次哭了。
昔日的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政治、教育和經濟的大城。詩人看着這一座非凡的大城,讚頌說:「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詩四十八2)
可是如今,城裹的人不僅僅為着這座城的榮華與光環感到驕傲,他們一如世上所有大城巿的人一樣,醉生夢死。宗教,成了太平盛世的點綴,是給人一份平安的感覺而已!說得更清楚一點,宗教除了莊重的禮儀之外,甚麼都沒有了!對神,沒有的敬重。對神話語,沒有渴慕。對人,沒有溫情。昔日的耶路撒冷,今天的繁華大都會都是一樣。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耶穌看着這一座大城,沒有讚頌,只有哀哭。為城裹的人哀哭。為何哀哭呢?因為他們只有今天,沒有明天,而又不自覺!祂說:
「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並要掃滅你和你裏頭的兒女,連一塊石碩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十八42-44)
明天的事,今天是隱藏的。所以,醉生夢死的人繼續夜夜笙歌,繼續吃喝快樂,繼續追逐金錢、名利、權謀和位置。耶穌為城裹的哀哭,為罪人哀哭。畢竟,今天的事重要,已蓋過了明天。
「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傳三15)看,今天的社會豈不是一如昔日的耶路撒冷!
看着,今天的教會。哀哭的人是誰?主日崇拜的講台除了讀聖經之外,講的是大眾喜歡的潮流、金融、時事或笑話!主日學遲到早退,剩餘的二十多分鐘就在精神集中的那一刻下課!查經成了「茶」經。唉,還有追逐金錢、名利、權謀和位置等事,為何要在教會內進行?為何今天的教會,一如昔日猶太人把聖殿作為買賣的地方?!看着今天的教會,哀哭的誰?是你?是我?應當就是主耶穌。


祈禱:
主啊!祢的哀哭是為了我們。讓我們也為自己哀哭,為我們的教會哀哭,為這個世代哀哭。
主啊!求甦醒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能看透萬事。阿門。

哭有時,笑有時(傳三4)(二)

「耶穌哭了。」(約十一35)
這是聖經裹最短的一節經文把耶穌的情感具體地勾勒了出來。
「耶穌看見她(馬利亞)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 
嘆,又甚憂愁。 ……耶穌哭了。」(約十一33、35)
當耶穌到了拉撒路的墓前,祂不僅僅看見親朋戚友的哀痛與悲傷,也深深感受到失去摯友那種心如刀割的痛楚!那一刻,「耶穌哭了。」(約十一35)這短短的一句既薀含又表彰了何等巨大的感情力量。一個大男人,在眾人面前哭了出來!所以,「猶太人就說,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約十一36)
在摯友墳前哭了出來的,乃是道成了肉身的神。死亡,是罪的結果(羅六23)。死亡的權勢叫人活在恐懼裹,而且不斷地煎熬著罪人。這位因為愛而降世成為人的神,看著人在死亡的權勢下受盡拆磨。耶穌就哭了!
耶穌叫已葬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在悲痛的眾人面前把盼望活潑而具體地給我們看見。凡相信耶穌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25)。
主耶穌復活之後,保羅就不再為死亡哭泣了;相反,他嘲笑並挑戰那失去了權勢的死亡,說:「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裹?死阿,你的毒鈎在那裹?死的毒釣就是罪。……感謝神使我們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5-57)


祈禱:
主啊!祢的哭,振動了我們的心悸。
主啊!祢的復活,賜給我們新的生命從如今直到永遠。
主啊!祢把咒詛變成祝福。深切感恩。阿門。

哭有時,笑有時(傳三4)

哭是悲傷,笑是歡樂。這是基本的表達。

人於世上的第一種啼聲,就是哭。這是多麼清楚而單純。

可是,人到要離世時的或哭或笑卻夾雜了許多述說不完的情和恨。離世當然是悲哀哭泣。但是,卻有人含笑離世,也有人為逝者鼓掌歡笑。

可見,哭可以是歡樂與感恩,而笑卻是悲傷與失望!而哭笑不得,是快樂呢?抑或是悽慘?哭與笑,既是表達,也可以是隱藏種種的人生!

人人有不同的性格,也有個人成長的故事,還混了利益以及人際關係等等的原因,裝假就常有的了,比方貓哭老鼠,笑裹藏刀,皮笑肉不笑等。

哭與笑本來是清楚的信息。可是,當哭笑走進罪人的心裹,那張嘴臉可真變化多端!為了利祿,那掛上哭臉的,裝上笑容的,就真假難分了!

不過無論如何,無論怎樣變,怎樣假;能夠哭,能夠笑總是好的,也總比那失去臉龐(不可能哭,無法笑)的人好得多!況且歲月渡盡,就再沒有哭,也再沒有笑了。讓我們誠心轉向賜生命的神。祈求父神賜我們能笑,真實的笑;能哭,坦誠的哭。

畢竟,哭有時、笑有時乃是人生的寫照。


祈禱:

在悲歡離合的人生裹, 主啊! 求了祢與我親近。

在祢的真理自由裹,主啊!讓我能哭得真,笑得真。

讓我在哭、在笑中摸着自己的心,也被祢深深的觸摸。阿門。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傳三3)(三)

神的國度透過基督道成肉身,具體地實現在人世間。

可是,罪人卻運用神的話語,借用地上的羅馬政權把耶穌處了極刑,釘祂在十字架上。

事實上,神的國已經多番多次要建立在人間,但總是不受歡迎,遭拒絕(詩二1-2)。在舊約時神雖多番差遣使者,卻屢遭殺害!到最後,神差祂自己的兒子到世上來,祈望會得著應當的尊重;可是,人竟然連主子都殺了(路二十9-16)。

看,神的國要建立在人間不僅僅是困難,更是遭罪人多番拆毀!

如今神的國明顯地遭受毀壞,神的兒子被殺了!不過,這恰恰證明神的國度在建立當中。因為耶穌死了,又復活了,並且應許說:我必快來(啟二十二20上)。

主耶穌教導我們祈禱,說:「願祢的國降臨。」

是的,我們在等候神的國降臨,說:「主耶穌啊,願祢來。」(啟二十二20下)


祈禱:

主啊,我願祢快來。願榮耀全歸於三一真神。阿門。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傳三3)(二)

「拆毀」與「建造」確實是一件互為關聯的工作。沒有拆毀,那有新的建造?

讓我們看看神怎樣建立大衛、一位蒙召的君王。

大衛年紀輕輕之時就蒙膏立為王。若以今天對待儲君的態度來說,大衛必然得著最好的教育,最佳的保護,以致他能坐上寶座。

可是,神卻把大衛流放到曠野,餐風露宿不在話下,還要朝夕逃避掃羅的追殺。大衛就在那麼困苦,命如纍卵的歲月裹受造就。長年累月的各種水火經驗的確會把一個年輕人的志氣全都拆毀了,還說甚麼蒙召的事!

苦難,的的確確好像黎耙在大衛的生命中挖啊挖,留下一度又一度的深深黎溝!有誰會用這種方法去培育儲君的呢?只有神。

神真是一位行事奇妙可畏的神。神用水火去造就了一個蒙召的儲君。大衛從一個為父親忽略的小孩子,一個遭兄長嘰罵的小弟弟,一個不起眼的小牧人,經過漫長歲月的熬煉,終於坐上了帝王的寶座。本來一無所有的小牧人,走進了華麗的皇宮;原來看管的只不過是幾十隻小羊,如今卻日理萬機。

想一想,大衛的出身。神拆毀了這樣一個生命,建造了一個國度、猶太國。神熬煉小牧人大衛,叫他成了雄才偉略的國君。大衛終於有信心承擔起君主的重任,有勇氣和膽量去統治,有氣度和辦法週旋於各各階層的人士: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國內的百官臣宰,國外的君王使節。

再想一想,一位蒙神觸動、拆毀以致建造的君王。大衛謙和而有信,為猶太國奠下堅固的根基,為聖殿預備好物料和人材,撰寫了七十三篇觸動人心的詩歌。

我們的時間在永生的神手中。昔日大衛的經歴,也能成為我們的鑒誡(羅十五4)誠如詩人頌讚說:

「神熬煉我們如熬煉銀子一樣。神使我們進入網羅,把重擔放在我們的身上。神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神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詩六十六10-12)


祈禱:

主啊,祢是又真又活的神。我們敬拜祢,願榮耀歸於祢。

在我們短暫的人生裹,謝謝祢時刻的看顧保護。阿門。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傳三3)

「拆毀」總是給人一幅落魄、悲涼、淒慘的圖象!而「建造」總是沾著榮光,前景亮麗,輝𤾗悅目。因此,拆毀與建造就成了一對相反的詞句,兩幅相對的境象。

看一看近二三十年來的香港、廣東、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巿,高樓大厦既美倫美煥又充滿時代氣息。可是,這些城巿無不拆去許多叫人惋惜心痛的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因此,建造是好嗎?拆毀就是差嗎?真是難說!

這樣來看,拆毀與建造並非是相反的,乃是相關的。想一想,從建造一所簡單的平房,到建造一座摩天大樓,都必需首先要平好根基,拆除阻礙物。從鋪草皮,到植樹苗,到種植一顆樹,皆要黎平土地和挖深洞穴好能把植物栽植。若沒有拆毀,怎能建造。

拆毀是建造的預工;建造則是拆毀的成果。換句話說,拆毀與建造乃是相輔相成的工作與結果。


祈禱:

主啊,求祢賜我更廣寬的胸襟、更遠瞻的目光看人生。在面對拆毀荒涼之際,心存勇氣和信心默默地靠著祢走人生的低谷。在建造成就裹,欣然歡樂而轉目仰望把榮耀歸於祢。阿門。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傳三3)(三)

為甚麼「殺戮」?為了甚麼?為了醫治。這句說話應怎樣理解?

何西阿先知曾經宣告說:「來罷,我們歸向耶和華。祂撕裂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祂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祂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祂面前得以存活。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祂。祂出現確如晨光,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阿六1~3)

舊約時,神領以色列民走紅海乾地,卻把埃及軍隊投進紅海裹去。神也在一天之內擊殺了二萬三千個試探神的以色列人。(林前十8)約書亞領民進入耶利哥城,就把城裹的男女老少牛羊驢等全都殺盡。(書六27)所以,許多人總認為舊約的神是兇殘的,而新約的則慈愛。這種看法是全然錯誤的。因為聖經的舊約和新約都是同樣地見證一位神。那麼,為何有如此的差異?

事實上,我們若留心看看新約的啟示錄,就不難發現在啟示錄裹所展述的殺戮比舊約來得更厲害、更徹底。徹底而最後的殺戮,就是為了完全的醫治,結果就是新天新地。

今天我們看聖經的舊約和新約,應看見一位愛世人的神,祂甚至差自己的獨生子到世上來。神的獨生子、基督耶穌如同羊羔默然地接受人的殺戮:為罪人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羅五8)。 因此,舊約裹的殺戮只不過是末世的前哨;昔日舊約是如何殺戮那犯罪的,將來的殺戮必定更徹底。所以,舊約和新約都是要提醒世人當謙卑、懺悔並轉回向神,以致能在基督裹得著全然的醫治。


祈禱:

主啊,祢為罪人接受了殘酷的殺戮,以致我們得著全然的醫治。

主啊,祢被人唾棄,以致我們蒙神恩慈得著兒子的名份。

深深獻上讚頌。阿門。